我校开展中学与大学“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
2022年07月8日 发布人:行政办公室 撰稿人:袁梦 摄影:重庆八中

2022年6月30日,我校与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在渝北校区开展“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以充分促进思想政治课的“共融、共建、共育、共进”。

在联合教研活动上,我校高中政治组全体教师与青年长江学者、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教研室主任郑瑜教授,南开中学政治教研组长王小鸥老师就我校青年教师孔维豪执教的综合探究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开展了主题明确、内容详实、思维多层的集体评课教研。

我校政治教师从多角度对本堂探究课进行了点评。黄亚老师认为孔维豪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动性,在教学环节强调学生自我搜集、自我展示、自我分析、自我论证,实现了高中常识性学习和本科理论性学习的有效衔接,但整体来说微观环节较少。陈海龙老师从内容、效果、反思三方面对本堂探究课进行了点评。认为本堂课目标明确、思维新颖、设计巧妙,需要反思的地方有:课堂不够“静”,思考不够、留白不够;不够“深”,师生思想碰撞少,对话交流少;不够“高”,缺乏内容的提炼总结。王婉老师认为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不明显、教学内容冲突点较少,还可以增加内容之间的逻辑性与思辨性。余海毕老师从讲什么、怎么讲、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发表了见解。

南开中学政治教研组长王小鸥建议,进行问题探究时,可以将大背景和小切入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要及时进行专业性点评,帮助学生拓宽、加深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郑瑜教授点评道:“重庆八中‘融合育人’改革是一项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优秀教学成果,其核心思想就是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科理念上进行学段间的渗透衔接。这堂课结合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回望与前瞻;结合史实和现实,主体结构丰沛充实;结合共青团事例,由‘党’到‘团’,拉近了理论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共鸣。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自主性、选择性、批判性地学习,让学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主导者,充分优化了学生课堂学习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这是中学思政课堂普遍所欠缺的。”

郑瑜教授也对这堂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是课堂缺乏灵动性,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有效互动中产生启发,探究课不仅要有探究成果的展示,更要有探究过程的呈现。二是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体会、有认识、有反思、有行动,不仅要搜集材料,更要有情感上的认同,不仅要课程内容育人,更要教师主体育人。

关于中学与大学“思政一体化”教育的开展,白显良教授认为要做到:讲道理——抓住思政课的本质,注重不同学段的侧重点;接地气——把理论改成学生能接受的方式;留接口——为高校教学铺垫;有收获——设计课程要想明白要给学生留下什么;育新人——承担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责任。

教研活动最后,我校党委书记卿知人对此次教研活动作总结发言,他向我校思政教师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注重“融合”,重庆八中政治教师要有开展融合教育的意识,多研读初高中、大学的相关教材,夯实不同学段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二是注重“四度”——政治教学要突出广度、深度、高度和温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

中学与大学“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是我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动新发展阶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与各高校、中学开展的常态化教研备课活动,也是我校探索跨学段融合育人的一个掠影。我校将继续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各学段联合教研,开展中学与大学教师常态化对话,不断探索“跨学段融合教育”。

“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现场.jpg

“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活动现场

我校卿知人书记勉励青年教师.jpg

重庆八中卿知人书记勉励青年教师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白显良教授发言.jpg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白显良教授发言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郑瑜教授发言.jpg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郑瑜教授发言

上一篇:重庆八中退休教职工开展喜迎“二十大”征文活动
快 捷 访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