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链接:http://cq.people.com.cn/n2/2023/0113/c404778-40265844.html
人民网截图:
新闻正文:
人民网重庆1月13日电 “全体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和教职工积极开展学段贯通、融合育人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核引领,四维融合’的普通高中与大学融合育人范式,为学生适应高等教育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实践案例。”
近日,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迎春在署名文章《党建引领 学段贯通》中谈到,八中人将再接再厉,进一步扩大融合育人的学段范围,牵头探索“学前-小学-中学-大学”融合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和智慧云课堂等新技术成果潜能,深度推进“三创教育”改革,形成跨学段、跨学科段、跨区域的全面融合,助力基础教育智能化、融通化、集群化,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胡虹、代峥、林果)
以下为文章全文:
党建引领 学段贯通
周迎春
近年来,重庆八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抓党风、带教风、促学风、树校风,推动了育人质量的全面跃升。特别是,针对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重大课题,全体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和教职工积极开展学段贯通、融合育人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核引领,四维融合”的普通高中与大学融合育人范式,为学生适应高等教育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实践案例。
确立融合教育理念:学段贯通,融合育人
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早期保教、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职后教育的逐步叠加与有机结合。其中,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尤为关键,二者应当密切联系、相互协调、同步共振
在多年基础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普通高中与大学的学段教育缺乏有效衔接。存在育人理念缺乏融合,课程、教学缺乏衔接,评价方法缺乏关联等问题,忽视了学生成长的连续性,妨碍了学生学习的渐进性,影响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要求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八中学子研究性学习答辩现场。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供图
基于上述,重庆八中确立了“学段贯通,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有担当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为育人宗旨,开展普通高中与大学融合育人实践探索。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施机制、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跨学段融合创新,取得了一定经验与成效。
开创融合教育路径:项目多元,方式多样
《纲要》提出,学校教育要“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为此,重庆八中进行了多路径探索、全方位构建,形成了方式多样,项目多元的融合教育实施路径。
确立“学段贯通,融合育人”的核心理念,实现理念融合。我们提出“学段贯通,融合育人”理念,指向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双向赋能和协同创新,体现跨学段整体育人功能的回归。“学段贯通”是指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整体,打破学段间隔离,进行纵向有机衔接,通过学段间资源共享、课程共建、项目共振,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融合育人”是指多维度多方式育人,即通过理念、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教育要素的多维协调配合,以及跨学段、跨学科、跨区域等多方式融合育人,实现学校系统培养,学生多元发展。
社团课程中的扎染社学生展示扎染成果。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供图
建构“三层六元”融合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贯通。我们在国家课程方案基础上,与大学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上进行学段间全面协作,构建起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卓越课程,逐层递进的“三层六元”课程体系,为融合育人奠定实施基础。
实施“以学为本”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贯通。我们强化与大学共通的、凸显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课题研究式教学、项目设计式教学等,通过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促进“以学为本”的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学生自信积极的态度、自主独立的行动和自律坚韧的精神等优秀学习品质。
创生“跨段跟踪”发展性评价方法,实现评价贯通。为达成不同学段育人目标的统一,形成教育评价的贯通,学校与西南大学等共同研制,形成以自主规划力、学科学习力、融合适应力、持续发展力“四力融合”为内容,以“跨段协同,反向导引”为机制的发展性评价方法。对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过程性、综合性、多维度评价;延伸评价学段,在学生升入大学后进行跟踪评价,更加长效、系统地判断学生的真实发展态势,并以此反向导引,理性、客观地进行融合育人效能评估,优化调整高中人才培养体系。
卓越课程之院士课堂。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供图
构建“共享共建共振”的实施机制,实现机制贯通。学校与大学有效合作对接,在各地高中广泛实践,逐步建立了“资源共享、课程共建、项目共振”的协同育人机制。资源共享,与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在课程资源、课题项目、师资力量、设备场馆等方面共享互助,为融合育人提供资源保障;通过“融合教育云平台”“智慧云校联盟”等与合作中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辐射。课程共建,以高中教师为主体、大学教师协同的方式进行融合课程开发,从师资配备、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评价、活动开展等方面全面协作,为融合育人的系统构建和长效实施奠基。项目共振,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开展教师项目式学习培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与重庆大学等开展“雏鹰计划”,与重庆师范大学开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多所高校合作成立“融合育人协作体”“人才共育基地”,为融合育人提供平台支持。
形成融合教育成果:人才多元、品质发展
重构育人体系,实现跨学段集群探索。融合育人构建了贯通育人、全面育人、育创新之人的学校育人体系,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展、自信成长的良好态势,建立了跨学段集群探索的教育样态。以2019-2020学年为例,一体化课程和智慧云课程中,各学科《一体化课程学科跨段知识融合点及学科思维渗透点指南》均实现与大学教师共研;三创课程中,大学教师参与24门主题课程研发并培训指导我校教师教学实施;拓展课程中,与大学共同开发18门精修课程,大学教师开设并参与指导65个研究性学习课题、42个社团、18个研学团;卓越课程中,由院士和大学教授开设了17个专题讲座、6门创新课、12个拔尖项目。
构成育人合力,在校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在校学生获省级、国家级中学生科技创新类奖项273项;2018年,学生冯路桥《基于摩擦生电原理拉哨状功能装置的构造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获省级、国家级奖项448项;获71个国家级、国际体育比赛奖项,其中田径、排球等获268个省级冠军;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获省级一等奖牌664枚,国家级和国际奖牌157枚。
实现可持续发展,毕业学生后劲充足。普通高中与大学融合育人实践提升了学生“乐于学习、长于合作、善于求真、勇于创新”的多元发展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学生发展后劲充足,进入大学后逾9000人次获校级以上各类奖项或表彰,158人次获得国际、国家奖项。
变革育人方式,学校持续高品质发展。在融合育人探索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187项荣誉。“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实践研究及应用”获重庆市政府成果奖,“普通高中与大学融合育人实践探索”获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联合22所高校,成立“中学与大学融合育人协作体”。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供图
学校联合北京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22所高校,成立“中学与大学融合育人协作体”。被36所高校确立为优质生源基地。与4个县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126所国内中学共建共享融合教育资源,与10个国家35所学校开展融合教育交流。产生了广泛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中国科协评价重庆八中融合育人能“更好服务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并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在融合教育理念的实施下,重庆八中通过贯通学段,融合育人,打通了向大学的育人通道,丰富了育人策略。学生个性发展得以充分挖掘,因材施教得以切实保障,学校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育人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重庆八中首届国际节上“三创课程展示”。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供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未来事业,普通高中与大学跨学段融合育人实践探索是对国家需求和未来呼唤的一次积极应答,是八中人对时代使命和职业情怀的勇敢肩负。八中人将再接再厉,进一步扩大融合育人的学段范围,牵头探索“学前-小学-中学-大学”融合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和智慧云课堂等新技术成果潜能,深度推进“三创教育”改革,形成跨学段、跨学科段、跨区域的全面融合,助力基础教育智能化、融通化、集群化,助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责编:黄凌、刘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