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新闻——陆海之约 我的朋友圈 | 熊榆:飞得再远 心和牵挂永远在重庆
2023年03月2日 发布人:党委办公室 撰稿人:第1眼新闻 摄影:第1眼新闻

第1眼新闻截图:

新闻正文:

重庆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跨文化交流特别节目——《陆海之约 我的朋友圈》。今天,前方记者去寻访一位好朋友——熊榆教授,他现在任职于英国萨里大学。

记者诗娴:熊叔叔,您好。

熊榆:你好你好,小陈你好。

记者:我已经到伦敦了,我说好久来拜访一下您。您今天有空没得哟?

熊榆:可以呀可以呀,到萨里大学来见吧!

从伦敦市区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来到了英国萨里大学,英国萨里大学成立于1891年,是英国的百年名校。

熊教授已经在英国生活工作很长时间了,在英国生活和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熊榆:我们萨里大学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校区,可能在伦敦周边算是最大的学校之一了,在那边也有一个我们学校的地图,我们学校有山有水,跟我们重庆很像。我们学校有非常多的一些专业在国际上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待会儿也可以顺路去看一看这几个非常著名的专业,包括5G、AI、小卫星,这都是属于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影响力的专业。

熊榆:这里就是萨里大学的工程设计中心,你可以看到里面设计的赛车,比如方程式赛车。可能大家很熟悉的一款车叫做BMW的mini Cooper。mini Cooper就是萨里大学教授设计完之后,卖给他们的。

熊榆教授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2003年,他在重庆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来前往英国攻读博士,四年后,顺利拿下博士学位。

记者:您在接受很多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学生时代是一个小顽童。但现在以您的成就来看是妥妥的学霸,不知道您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呢?

熊榆:我觉得,在科研上面其实也是一种有兴趣去探索,一种好奇的心态在里面。所以我认为,其实这两者实际上是相结合的。现在,我继续用我当年打游戏的那种探索的精神在做科研。因为,科研的世界比游戏的世界可能更加精彩。

如果说从顽童到学霸的转变,需要的是天赋和努力的话,那么从博士到讲师的转变,需要的更多是理念和思维的转化。

熊榆:我拿到教职之后给学生上课,我的大脑里面一直想的是我之前这22年在中国的这些印象、经验。所以,我就按照我之前的体会做PPT,做教学。

后来才发现,那些同学们都很不满意,甚至很多同学还对我作了反映。说,如果你这些东西都是书本上有的,我们为什么要来听你这个课呢?

我后来才慢慢理解,在英国上课的时候,书本只是作为老师参考的内容之一,还需要在书本之外,老师自己的原创、自己的研究,融入到相关的内容里面去,给学生上课。这样的话,学生除了看到书本上的内容,他还能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的内容。

记者:我看您在重庆大学等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是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疫情期间,您是如何与国内进行学术交流的呢?

熊榆:在这个期间,就是通过网上进行一些交流。我也给包括重庆大学在内的高校,在网上做了十几二十场在线的讲座,给他们讲怎么去做科研,怎么去抓住下一个科技发展的好的机会。

除了学术研究外,熊榆非常关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对接。在伦敦,依托英国国际创新中心和大宪章岛两个实体交流平台,创新项目对接转化、科技文化交流,都会定期举行。

熊榆:我们这个中心主要是希望能够帮助国内各个地区、各个省市走出国门。那么,我们现在跟北京、浙江、重庆、深圳等等,我们都有非常好的一些合作,而且已经建立了平台机制。

记者:那您在这个创新中心主要承担什么职责?

熊榆:我作为这个中心的总裁,把中心的运营和战略布局出来,同事们都会去根据我们的方向来扎实地推动。

嘉宾:I came from Russia,Moscow. (我来自俄罗斯的莫斯科。)

嘉宾: I only can say he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in his field. I take him to the highest regards and recommend for all my colleagues to work with him.(我想说的是在他研究的领域他是非常专业的,我非常尊重他, 并且把他推荐给了我所有的同事。)

从伦敦市区出发40分钟,就来到了英国一个著名的历史景点——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大宪章岛。这里,也是熊榆和国际人士经常交流碰撞的地方。

记者:熊教授,我们买下这块岛之后,对于室内有没有修缮过?

熊榆:这方面是没有的,因为这是一个历史文物,是英国人非常喜欢的地方,它不允许轻易地更改。如果有任何的更改的话,要经过政府非常严格的审批。所以,我们保持原样。

记者:那现在,这岛上的室内主要适用于什么样的活动?

熊榆:我们这边做一些中英或者国际的文化科技交流的活动,我们邀请英国甚至是国际的人士来的话,他们都会非常印象深刻,他会觉得很尊重他的文化。

熊榆:地标性的一个地方。

熊老师:对对对。所以说,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们能跟很多的有重量级的人士能够在这有很好的对话,氛围很好。

熊榆曾经用风筝来形容自己和重庆的关系。飞得再远,心和牵挂,永远在故乡。

熊榆:我觉得,重庆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因为在疫情之前,我是每年回去可能有四五次,每两个月就回去一次。每次回去,我就发现有不同的机会、不同的事情、项目和变化。包括在人才、科技这些方面,都有大刀阔斧的一些改革。吸引人才回来,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力度也是越来越大。所以说,我相信重庆一定会占得先机,能够在很多前沿技术、信息技术这方面,能够跟国际有更多的合作。事实上,我本人也跟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这些合作机构,在打造一些国际化的合作平台。所以,我对重庆的下一步发展充满了信心。

记者:行走在英国伦敦的街头,今天的采访也就告一段落了。作为重庆人,熊教授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就让我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

从英国最年轻的华人终身讲席教授,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火炬手;从大学副校长,到创新项目的投资人。熊教授绝对称得上是重庆优秀青年的代表。在我的朋友圈,有这样咖位的朋友,绝对称得上是我学习的榜样。

所以今天。我要立一个小小的目标,学好英语,学好专业,顺利毕业。Let my foreign friends know more about Chongqing and China.

(第1眼-重庆广电报道)

上一篇:如酥小雨润心田,朦胧草色孕希望——重庆八中渝北校区第四周主题升旗仪式
快 捷 访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