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客户端截图:
新闻正文:
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工智能Chat GPT对教育的冲击?什么是前沿的教育?什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三创教育”有哪些特点?拔尖创新人才到底应该怎么培养?
8月20日,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第三届国际学习节启幕,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共同探讨新时代教育发展新方向。
据悉,本届学习节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创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为主题,是重庆八中建校85周年之际举办的学校品质发展暨“四个教育”实践研讨系列活动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讲席教授赵勇:“三创教育”就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讲席教授赵勇作《“三创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主旨报告
赵勇结合国内外人工智能案例提出了两个问题:人工智能会取代教育中很多活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具创造性地学习?如何让学生、老师、家长一起参与,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帮助?
他提出,把人工智能当作一个特别聪明、有很多知识的人,进行探索对话,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学会怎么问问题,实际上是人工智能时代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三创教育’实际上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赵勇表示,人工智能大背景下,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必须要与人工智能“打交道”,学校要培养的不仅是会做题的学生,更是要培养学会思考、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利用人工智能和其他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一些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不确定的时代,“接受教育”是确定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作《不确定时代 教育给予的确定性》主旨报告
在现场,陈霜叶利用人工智能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互动:什么是不确定时代教育给予的确定性?人工智能给出回答:“不确定时代教育给予的确定性”是指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能够为个体提供稳定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使个体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具备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能力。表现为价值观的确定性、知识的确定性、思维能力的确定性、人际交往能力的确定性、心理素质的确定性。
由此可见,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这是确定的。
近年来,陈霜叶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前沿的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大途径、大趋势?对此,陈霜叶表示,在看待教育时要学会用想象力去认识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平时关注到的教育问题,譬如学习问题、作业问题等,都不过是众多教育问题所呈现出的一个小方面。
面对教育的诸多不确定性,譬如电子产品是否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陈霜叶认为,“人类始终不可能不受教育,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这就是教育的制度确定性。其次是技术的确定性,数字技术、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已然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同时,陈霜叶表示,要更加关注教育与技术、文化、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感,为祖国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芒:教育数字化是促进教育创新的有力工具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李芒作《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能力培养》主旨报告
人类教育的进步是渐进的,具有突出的传承性质。李芒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崭新发展阶段,两者是相互重叠、相互包含关系。那么,如何让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创新?
李芒认为,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赋能教育创新,让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助力教育教学。现代技术能促进教育创新,但教育创新也离不开历史积累。在创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是人类已有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高阶能力是由基本能力积淀而成的,创造力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之上。
“拔尖创新人才不是拔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李芒建议,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这是创新教育的根本;要保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好的学习资源里面去发展;要加强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勤于提问,利用作品去学习去研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创教育”课程总设计赖春教授:以“三创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创教育”课程总设计赖春教授作《创新、创造、创业教育 ICEE三创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主旨报告
“在‘三创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三创教育’强调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素养三方面的发展。”赖春表示,“三创教育”旨在培养有明确自我追求和学习自驱力,有创新意识并能用创新意识为他人创造价值,能发现问题并有创意解决问题能力,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能与他人取长补短进行合作的学生。
那么如何实现“三创教育”的培养目标?赖春认为,“三创教育”不仅是一个课程,更需要构建一个生态。她提出,这个生态要从5个方面来实现: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培养为核心;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将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进行“三创教育”核心评估,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开展教师培养,协助老师调整自我定位;进行教学环境构建,构建能够支撑创造力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
赖春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教育同仁加入,一起进行“三创教育”学生社区、教师社区、学校社区的建设,一起挑战现状,探究未知。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柯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注重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柯政作《时势呼唤英雄: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旨报告
拔尖创新人才到底应该怎么培养?首先要找准立足点:强国。
对此,柯政分享了两个观点:一是拔尖创新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教育应当加大竞争意识,培养更多能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拔尖创新人才;二是弄清楚什么是拔尖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并非天生就拥有拔尖创新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才是应该去探讨的关键。
柯政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有一定的胸襟见识,在教育的不确定性面前坚定前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他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注重实践,国家院士、领先科学家等之所以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能有长期参与国家建设的实践机会。同时,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当前整体教育背景向好,大部分人有很多的选择,选择越多就越容易迷失方向,柯政认为,坚守社会责任是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文/孟锐 徐小迪 郭翠琴 图/邬静波
编辑:骆丹
责编:赵蕾
审核:黄芸
编辑: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