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截图:
新闻正文:
12月14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三创教育研讨会”在重庆第八中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各抒己见。专家们认为,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显得格外重要。
“三创”教育助力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
在研讨会开始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展览围绕“三创教育”——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全面展示了三创教育从理念到实践、从初步探索到不断优化升级的全过程。
展览的亮点之一在于凸显了三创教育的嵌入式全程跟进的隐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还从社会情感能力、创新素养等多个维度来全面评价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展览还展示了全新的AI工具如何赋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些工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周迎春
重庆八中党委书记周迎春在开幕式上分享了八中“三创教育”改革的实践样态。它是重庆八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普惠性课程,以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素养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发现问题、协同努力、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等途径,让学习生长在课堂而又远超越课堂,走向社会、链接未来。
在未来,八中将进一步推进“三创教育”改革,并借助“三创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机遇,紧跟技术的演进,在更多维度和场域实现学校教育的创新变革。
学生要思考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通过一段VCR发表了自己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关于教育和创造力的一些见解。
张维迎
“我们人类的所有进步,其实都来自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我们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
在张维迎看来,人工智能仍然只是一种工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无法替代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AI本身是基于统计和过去的知识来对一些问题做出解答。但是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是靠自己去想象的,而AI则无法基于过去的知识来提供信息。“所以爱因斯坦早就说过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对于教育来讲,未来怎么开发人的想象力,变得尤为重要。
“人类其实天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在教育这个层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启发式的,让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我们不能对学生有太多的约束,特别是我们不能告诉学生说这个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凡是有标准答案的,机器都可以去做了。人类要考虑未来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这是教育中要特别注重的一点。”
张维迎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读书的知识面要特别宽、特别广,因为如果一个人的知识面特别窄的话,他的想象力可能也是比较匮乏的。
学习要在真实场景中动手动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所院长袁振国针对未来教育的趋势,与三创教育理念提出者赵勇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
袁振国提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个性化。个性化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他的独特性上。
“工业革命后,现代教育制度虽然极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使得每个人可以接受越来越高层次的普通教育,但是它也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用标准化代替了个性化,把千差万异不同的人变成了相同的人。所以学分制、选修制、走班制等等,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是尽量给人的个性化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说到个性化学习时,袁振国特别提到了学习的方式,就是在真实场景中动手动脑,能够把书本上的学习与实际操作中的训练结合起来,这也是中国古时所说的“知行统一”。
第二个关键词是创造性。袁振国说,个性化和创造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偎的,没有个性化就没有创造性。
第三个关键词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完全打破了学科界限,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知识互联互通不受任何传统束缚的新世界。这个世界本没有什么分科,而机器随着语言的融通,实现了多模态计划,把文本的学习和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实现了多模态超越。”
在袁振国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只要勇于去拥抱它、掌握它,它就会成为帮助我们工作、学习、生产最有效的支持者。
面对人工智能 建议家长和学生这样做
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家长和学生应该分别做好哪些准备?专家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左明章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学生要学会拥抱技术,用它来支撑自己的发展和探索。而家长们在面对人工智能时,一方面要有效引导,另一个方面则要想办法放手,“管理和放手相结合,我们要培养未来一代掌握这些技术,不可能完全限制他使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芒认为,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学生一定要建立“智慧自由”的概念,不能有智慧限制、自限的概念,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来学习、做事情。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杨九民则建议学生,就算现在不知道未来哪个职业最好,但是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也要为自己的兴趣去找到一定的方向,并不断付出努力。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编辑:夏洪玲
责编:廖异
终审: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