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新问道:以乙醛为媒的课堂深度教学实践与教育哲思——化学名师论坛暨精品课展示活动举行
2025年04月14日 发布人:教科室 撰稿人:唐三山、王宇轩 摄影:现教中心

4月7日上午,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名师论坛暨精品课展示”化学教研组专场活动在渝北校区开展,我校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同时学校领导党委书记周迎春、校长卿知人,副校长付英、张泽勇、梅家烨也莅临现场指导。

本次活动由“名师精品示范课”、“课后精彩点评”、“名师主题讲座”和“领导总结引领”四个环节组成。

在名师精品示范课环节,由林培龙老师带来一堂精心准备的精品课——《走近醛世界—乙醛的认知与建构》。林老师基于“为什么有些人喝酒会脸红”之问,讲述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引出对乙醛的探究。从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视角探析乙醛的结构。引导学生从乙醛的分子结构入手,分析碳氧双键和碳氢键的极性,推测醛基上的碳氢键可能发生断裂,预测乙醛能够发生氧化反应。通过学生分享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以及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能与乙醛反应的其他氧化剂,揭示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验证乙醛的还原性。从醛基的结构特点和碳碳双键的性质出发,分析乙醛与氢气、氢氰酸的加成反应。课堂上,林老师以学生“会学习、善合作”,教师“穿针引线、归纳总结”作为设计思路,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分享探讨、教师引导等手段,逐一突破了各个难点,课堂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充分体现了林老师“立足真实课堂,开展深度探究,引发思维碰撞,实现知识建构”的教学主张。

林培龙老师授课

活动现场 (1)

活动现场 (2)

张旋老师首先对本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老师认为,前置性学习的作用在本堂课上得以充分体现。学习在课前借助老师提供的各种素材,进行预习和实验,初探新知,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设计有坡度、有深度的问题,逐层深入,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是一堂导向正确、逻辑清晰、基能并重的优秀的精品课。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教学内容应具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质。林老师引导学生从乙醛的物理性质,到分子微观结构,再到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并对乙醛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实验细节详细剖析,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全面而精准。本堂课实现物质性质与结构模块、物质组成与仪器分析模块,以及氧化还原理论模块知识的融合,综合性与应用性并重。

张旋老师评课

接下来屈灵老师以“学习真实发生”为主题,谈了她对本节课的收获和启发。她认为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是既有学生参与,更有师生共创。林老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展开有益的讨论,倾听学生声音,共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个人都是知识的探索者。课堂宛如一个积极开放的知识流动场,“老师是站着的学生,学生是坐着的老师”,师生在思维碰撞中共同进步。在这样真实发生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收获的远不止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策略来看,关注具身认知,能引导学生将抽象知识与具体体验相结合,实现宏微结合;关注知识生成过程,有助于搭建知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搭建互动平台,能为学生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推动思维进阶。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本堂课上的充分运用,不仅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屈灵老师评课

最后李澜老师基于“5E”教学理论,就本节课内容提出了三大亮点:生活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创新实验探究设计,促进思维进阶;构建知识与方法体系,培养核心素养。本课堂设置了三个核心活动:开展乙醛结构分析,探究其键的极性、分子杂化方式等;通过实验探究乙醛氧化反应,深入剖析银镜实验;借助结构分析探究乙醛加成反应。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形成结论,实现知识自主生成与深度学习。整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形成探究物质性质的通用方法,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澜老师评课

在名师主题讲座环节,林培龙老师带来了一场关于《大学有机化学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的专题讲座。

林老师认为,当前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多围绕教材既定内容,侧重于基础概念和典型反应。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复杂问题的解决中。而高考对学生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试题逐渐倾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应用能力。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的渗透,为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注入活力,让教学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总的来说,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学习的衔接方式分为“沉没式”、“接近式”、“生长式”与“跳跃式”四种。在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教学的渗透融合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三维一体的生本课堂模式来实现有效教学:开展“前置性学习——先做后学”活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生生互学”交流,实施“教师精准引导——不教而教”策略。

林培龙老师主题讲座

副校长付英与党委书记周迎春先后对整个活动做了点评,并分别作了主题分享。

付英高度评价了林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充实的主题演讲。林老师所探讨的“生本课堂”,精准契合当下教育教学的发展走向。该模式不仅能从宏观层面为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引,还能结合实际,给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对化学组教师开展教研工作,具有极强的引领价值。

周迎春从林老师所展示精品课与主题讲座出发,提出了在贯通融合视域下,聚焦更强生本意识的课堂观察与实践指导策略。他指出,如何在真实的课堂中切实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习发生,关键在于实现目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驱动、点拨提升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与协同合作。

付英校长指导

周迎春书记指导

伴随着王宇轩老师的活动总结,本次活动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圆满结束。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是一场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探索,为化学课堂的深度教学指明了方向。期待全体化学教研组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崭新的锚点,携着活动中汲取的精髓,在教育教学的星空中继续探索,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上一篇:“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习发生”重庆八中教育集团举行2024-2025学年音乐教研组教研活动
快 捷 访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