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截图:
新闻正文:
4月18日,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合作创新论坛在渝北区举行,此论坛是首届重庆教育国际交流年会的分论坛之一,由重庆八中、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基础教育专委会以及重庆市诺林巴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共同承办。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共赴“思想盛宴”,分享国际教育实践经验,共话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合作创新论坛举行。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副校长付英主持论坛。
重庆八中宏帆中学校校长、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郝永宁致辞。
重庆八中宏帆中学校校长、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郝永宁,从“趋势”“合作”“创新”三个关键词出发,分析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未来使命。郝永宁表示,国际教育正从单向的“知识输出”转向双向的“文化共生”。未来,要以“需求驱动”深化合作,关注教育公平,通过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国际化教育差距。
重庆市渝北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院长周敦鸾致辞。
会上,重庆市渝北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书记、院长周敦鸾表示,渝北区将通过窗口学校建设,种子教师培养,进一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希望参会专家学者、学校教育工作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教育界的沟通与联系,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渝北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致辞。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介绍了重庆国际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当前发展成效,针对国际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二是鼓励教育创新实践,在课程建设、资源开发、教学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方面探索创新;三是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师资团队。
重庆八中党委书记,重庆八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周迎春分享重庆八中国际教育实践经验。
论坛中,重庆八中党委书记,重庆八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周迎春作主旨分享,从“根植中国 对话世界——国际理解教育的创新实践”“语通世界 文明互鉴——汉语推广的重庆方案”“科创为桥 协同共进——全球科研合作的破冰之路”三个维度展开分享,重点讲述学校三创教育、模拟联合国、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建设等项目成效以及与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深度合作经验等内容,深度解析了重庆八中在国际理解教育、汉语国际推广、全球科研合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王楚婷作主题分享。
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王楚婷在现场分享中,以《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的协同路径》为题,介绍了菲尔兹研究院中国中心的愿景目标、合作案例和人才培养机制,并带来了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Luis Seco的线上视频分享。
国际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有怎样的重要作用?重庆八中宏帆中学校三创师生代表,带来一场充满活力的三创教育师生panel分享。
重庆市诺林巴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Dino Gisiano作主题分享。
AI时代如何赋能教育发展?重庆市诺林巴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Dino Gisiano 以《AI+Teachers:Unlocking Student Personalization》为题,分享学校以AI工具辅助教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经验,并阐述了AI应用溢处、挑战及注意事项。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