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重庆八中有教师一千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近40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11人;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重庆市英才名家名师1人;正高级教师28人,特级教师17人。近年来,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丰硕,教师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4项。另有7个市级高中课程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国家级名师工作室,1个重庆市教学专家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4个特级教师工作室,3个区级名师工作室。近五年的优质课大赛中,12人获全国特等奖,16人获全国一等奖,49人获市级一等奖。
国际交流
重庆八中于2004年创立国际部。多年来,重庆八中向国外著名高校,如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输送了近200名优秀学生。学生们在竞赛方面同样表现出色,赢得了包括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美国AMC数学竞赛、滑铁卢数学竞赛、欧几里得数学竞赛等。此外,我校与多伦多大学、匈牙利文教部、日本、德国、瑞士等多所大学建立了高校直通车项目。在对外交流方面,先后与英国剑桥阿贝中学、森林中学、西南柴郡学校;法国图卢兹圣卢伊中学、拉普罗维登斯学校;德国GE中学、斯图加特汉语学校;俄罗斯图拉一小;新加坡华侨中学、诺雅中学;泰国龙仔厝布拉纳中学;印度尼西亚文桥三语中学分别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2019年3月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学习节,邀请包括哈佛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中外名校教育专家,共商未来教育,探讨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对教育变革的意义。此后,又于2021年、2023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国际学习节,"三创教育"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4年,举办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为主题的“三创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进行交流探讨。
3 办学成果
学科竞赛方面
2020年-2024年,八中学子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427项,全国决赛金牌49枚,银牌60枚,1人进入国家队,18人进入国家集训队;通过学科竞赛,有102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同时,在强基计划中,2020年-2024年,八中学子累计有191人通过强基计划被全国顶尖高校录取,居全市榜首。学科专项中,2021年-2024年,八中学子在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数学、物理学科专项计划中表现突出,累计有28人获得认定,录取至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
艺术方面
重庆八中学生艺术团深耕专技、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25年5月,在重庆市连续十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参加声乐、舞蹈、器乐、戏剧、朗诵五个专场的比赛,共荣获一等奖33个。其中,合唱团连续七届代表重庆市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荣获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舞蹈团五届代表重庆市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荣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在国际艺术赛场上,合唱团在香港.青少年国际合唱节中连续两届荣获组别冠军奖,交响乐团在维也纳国际音乐节中荣获多个个人金奖。
学校多次荣获“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
体育方面
近年来,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学校构建起“1+2+3”的高水平队伍,一个具有历史传统及特色的女子排球队,两支市级传统项目田径和男足,三支体教融合共建的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游泳队。截止2025年5月,重庆八中女排在多年卫冕重庆市青少年、中学生锦标赛冠军和获得全国中学生锦标赛第二名全国中学生区域联赛总决赛第二名的同时,以唯一的“学生军”代表重庆出征全国第十四届全运会U18组,成功出线;足球队在获得市级校园足球冠军的同时,又代表重庆征战全国第十四届全运会青少年组U16组,以全胜战绩出线;田径队在获得重庆市中学生团体冠军的同时,邹雨欣、冯靖涵两名同学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U15组,获得一金两银,突破田径队国际赛事最好成绩;羽毛球队在获得2025年全国青年男子乙组单打冠军和团体冠军的同时,获得德国青年羽毛球国际赛男子单打季军,实现国际赛事奖牌突破。
科技方面
近年来,学校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大赛中获金奖人数居全市第一,共17名同学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9名同学获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连续14届居全市第一且遥遥领先。学校机器人团队9次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赛,7次获得世界冠军。1人获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科协主席奖、在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中,1人荣获全国唯一特等奖。学校先后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科普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少年儿童发明示范基地”、“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科普基地”等荣誉称号。
四个教育
融合教育:一体贯通,探寻学段有机衔接
重庆八中的融合教育,旨在针对传统教育中学段衔接不畅的现状,立足人才成长的连续性、渐进性、全面性,构建一体贯通的培育体系,实施跨学段、跨学科协同育人,助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融合教育通过自主研发、大学课程渗透、联合大学开发等路径,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卓越课程”逐层递进的“三层六元”课程体系,分层分类培养,促进学生多元个性持续全面发展。
融合教育通过深度实施体验式、课题研究式、项目设计式等教学方式,实现“以学为本”的教学方式贯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自信积极、自主独立和自律坚韧的学习品质。
融合教育通过创生跨段跟踪发展性评价方法,对学生连续观测、跟踪评价,反向导引,调整优化高中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规划力、学科学习力、融合适应力、持续发展力。
英才教育:呼应强国,培养学生多维卓越
重庆八中的英才教育,旨在构建综合立体的培养体系,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贯通融合培养、分层分类培养、创新突破培养,因材施教,激活潜能,培养心系家国、志趣坚定、面向未来的卓越领军人才。
英才教育通过学段贯通的一体化课程,提升学生整体系统性思维和贯通升阶性认知,发展学生思维力和学习力,奠基英才培育。
英才教育通过理工类、人文类、艺体类精修课程,促进学生在某一领域精深发展,通过志趣导向、前沿导向、项目导向的卓越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呼应人才强国战略,深耕英才培育。
英才教育通过“三创”课程,创新教育范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素养,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全球化视野,创新英才培育。
三创教育:激发创意,追求办学开放创新
“三创教育”的“三创”,指创新、创造、创业。创新指学生看世界的眼光和视角;创造指学生将所学真正所用的能力;创业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庆八中的三创教育,旨在创新教育范式,更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全球化视野,激发学生面对未知挑战的勇气和创意,奠基学生未来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三创教育通过启发创意的入门课程、激发创新的跨学科主题课程和综合课程、执行创业的真实产品创造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素养。
三创教育通过“可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真实作品导向的学习过程、全球化的学习社区”从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三个维度推动传统教育范式创新与重塑。
三创教育通过以三大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精细化教师培训体系,高起点促进教师课程理解和开发能力,提升教师跨学科交流协作、开放创新的能力,系统支持教师高水平职业发展。
智慧教育:互动泛在,助推教育扩优提质
重庆八中智慧教育,旨在构建技术融合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深刻变革。
智慧教育通过智慧教学辅助系统和智慧学习系统,在科学快捷的教学评大数据处理基础上,实现教师教得更高效,课堂互动更泛在,学生学习更自主更个性,反馈跟进更及时更实效。
智慧教育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提供模块化、体系化、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形成师生更泛在的自主研修资源平台和学习平台。
智慧教育通过新技术手段的支撑,构建多元聚合的智慧云教育平台(包括“双师课堂”“教师成长学院”“校地共建”“远程融合基地校”等),适时同步共享优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师培养、教育管理等教育资源,助推县学崛起、乡学复兴,助力教育优质均衡。
学校特色
活动育人
“育人根本在于立德。”学校德育教育本着“行动德育,活动育人”的基本理念,以“和·活”文化为引领,根据学校“三品”办学主张与“三自”育人目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紧扣学校“四高”发展战略,凸显“精细化、系统化”的育人思路,构建了重庆八中“育德唯馨”德育课程体系。
书香明智
与书为友,方能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学校增设阅读设施,开设阅读课,推行海量阅读,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激发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位师生亲近书本,喜欢阅读,形成了“海量阅读、优雅发展”的书香特色。通过教师初选、学科审定、学校推荐形成推荐书目,高标准要求学生阅读量。初中学生,三年阅读量600万字以上;高中学生,三年阅读量900万字以上。通过专家讲座、教师指导、同伴研讨等方式形成阅读课程,学生逐步习得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达成深度阅读。2017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十佳书香校园”。202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
美育润心
学校围绕“建设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教育原创性的高成就学校”的办学愿景,一直致力于发展学生艺术兴趣爱好,挖掘学生艺术潜能,大力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积极促进学生艺术特长发展,形成了“育美唯真,陶冶情操”的艺术特色。学校注重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致力于培养懂得欣赏美、富于创造美、具有较高艺术修养、拥有多种艺术技能的高素质学生。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体育铸志
学校践行“理、宜、均、恒”的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积极营造“全面发展、全面体验、全面参与、全面普及”的“四全育人”体育文化,在体育活动中做到“育体、育德、育心、育志”,形成“悦身健体、彰显个性”的体育特色。学校多次承办国际、国家级赛事,是亚洲范围内首个承接亚洲U18女子排球锦标赛的中学;重庆八中女子排球队夺得的全国U16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中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冠军,均为重庆在该项目上的第一块金牌,创造了新的历史。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科创领军
学校确立了“追求卓越,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的科学教育理念,并建立了“1336”的科学教育体系。即:以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核心,以基础知识、技能和素养为基石,融合科学普及、特长发展和拔尖培养,提供六种教学路径,形成跨学科、跨学段的“大科学”教育体系。创新实践落实:一是学校渗透在所有学科的课时课程教学中,凸显围绕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习得更需要的能力加强培养(比如更加注重问题提出能力、思辨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等的培养);二是创新构建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形成的实验教学范式;三是打造更加呼应时代需要的科技教育活动课程体系;四是通过场馆体验、科学实践等打造特色的行走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