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举行。我校高二17班龚奕帆同学作为中国官方代表团首次纳入的青少年代表(共2人),在联合国“中国角”发表主题演讲,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少年的气候变化思考。
全球舞台的八中声音:从校园到联合国的跨越
COP30在巴西贝伦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特别关注青年参与,在“中国角”举办的儿童与气候变化国际对话活动中,我校高二17班龚奕帆同学与来自北京的中学生常耘歌共同作为中国官方代表团首次纳入的青少年代表,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最高级别会议上做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龚奕帆同学围绕数字碳足迹这一常被忽视的领域,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研究成果:帮助人们了解数字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影响。他说:“作为数字原住民,我们坚信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局限于传统行动的形式。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让这个被忽视的领域受到更多关注。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拥有改变的力量。”
亲切交流见证成长:与权威专家面对面
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凯蒂·范德海登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加强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关于儿童及气候问题的合作。

凯蒂·范德海登特别赞赏中国将青少年代表纳入官方代表团的做法:“年轻人有话语权、有自己的主张,且他们的声音至关重要。”

中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闫世东则表示:“今年我们首次在中国角举办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边会,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会议期间,龚奕帆同学与中国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张志强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凯蒂·范德海登女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气候事务负责人Silvia Gaya女士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合影留念。这些珍贵的互动,展现了从国际组织到国内政府部门对中国青少年参与气候治理的高度重视与认可。




龚奕帆同学会后感悟:
2025年11月,我满怀荣幸地代表重庆八中气候变化行动项目组,站上了COP30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发言台。在巴西贝伦,我邂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气候行动者,在分享我们关于数字碳排放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聆听了各国青年的创新解决方案。
特别珍贵的是,我有幸与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等各界专家进行了交流。其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凯蒂·范德海登女士的寄语让我深受触动:“年轻人有话语权、有自己的主张,且他们的声音至关重要。”这番话让我更加坚信,青少年不仅是气候行动的参与者,更是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
感谢张春华老师,以及我的队友王秋又、胡琬懿、刘建霆、刘煊君、李琬卓,大家的通力协作让我们的研究项目从课堂走向了国际舞台。感谢学校始终鼓励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业进步,更要心系全球议题。
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的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青年在气候行动中的责任与担当。我将继续完善数字碳排放研究,与更多同学一起践行“绿色数字公民”的行动理念,用我们这代人的智慧与行动,为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项目起源:师生携手开启气候探索之旅
为提升青少年对气候变化的认识,2025年,中国气象学会、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起“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活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征集以“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为主题的行动方案。
我校地理组张春华老师积极响应,组织并指导学生组建项目团队、报名参加活动。其中,王秋又、胡琬懿、刘烜君、李婉卓、刘建霆、龚奕帆共同完成的项目《全民智绿——数字服务与碳排放关联分析》荣获全国二等奖,并被推荐参加cop30活动;包雨嘉、周馨玲、艾昱同、丁李粲共同完成的项目《智路降温——AI优化重庆热岛倡议》 荣获全国三等奖。全国31个获奖项目中,仅有10个高中项目,八中独占两席,彰显了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和气候行动方面的卓越成效。


为深入研究,小组同学通过实地走访与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回收2000余份有效数据,完成题为 《全民智绿——数字服务与碳排放关联分析》 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数据详实、分析深入,并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行动建议,充分展现出八中学子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刻洞察与行动力。




张春华老师表示,“作为八中地理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看到学生们从课堂走向国际舞台,用专业知识尝试解决全球性问题,这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欣慰。”
从中国重庆到巴西贝伦,从八中教室到联合国讲台
龚奕帆同学的卓越表现,生动诠释了重庆八中 “诚 勤 立 达 ”的校训。在这场关乎地球未来的伟大事业中,八中学子用扎实的学识和坚定的行动向世界证明:
青年的声音,值得被倾听;八中的探索,正在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注入青年人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