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新时代、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变革,探索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变革策略,搭建研究、交流的平台,在我校校庆八十周年之际,学校特举办系列学术研讨活动,为母校八十华诞献礼、向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同仁们致敬!
l 专家论坛
主题(一):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主讲:缪水娟浙江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浙江教育厅教研室原主任,特级教师,曾在杭州学军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高级中学任教并分别担任副校长、书记、校长
主题(二):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主讲:朱伟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特聘专家,全国教研员研修中心特聘专家
对象:重庆八中全体教师
内容及意义: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迎接新高考的到来,学校的管理思想、教师的育人理念需要再上新的台阶。缪水娟督学和朱伟强教授立足当下课程改革和教学实施现状,综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反馈等多个教学环节,为老师们更新了观念、教授了方法,使老师们对新高考的背景、意义、操作方式等更明确,对教学目标更清晰,对教材理解分析更透彻,对课堂把握更到位;力求在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洪流中,立足当下、长远布局、稳扎稳打,切实理解新高考和课程改革,走在改革的前列,抓住机遇,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育人能力,续写辉煌!
l 学生讲座
主题(一):校园内外——学校学习与未来之路。
主讲:熊榆 八中杰出校友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企业运营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创新政策研究所所长
对象:沙坪坝校区大礼堂,高一、高二学生。
内容及意义:熊榆教授的演讲使同学们明白,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必须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真正的内化,一味死读书读死书,是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的。此外,中学生还要有国际眼光,现在中国正在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学习之余也要多关注国际社会,了解我国的外交事业与发展方向。熊榆教授的成功也启示同学们学习应灵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规划。
主题(二):人工智能漫谈
主讲:黎铭教授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对象:渝北校区高二学生
内容及意义:黎铭教授讲到,机器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研究领域,也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而人工智能型专业人才供需严重不足也成为21世纪难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得从挖掘人才和人才培养层面解决AI专业人才缺口。建立学生实训基地,第一阶段解决“为什么学”的概念问题,然后再通过引导教育,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人工智能知识的贯通,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生活、科学研究、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
通过此次讲座,黎铭教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这场讲座,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探寻AI奥秘的种子。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愿我校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l 特色课程
主题:特色课程献礼校庆
主讲:付泽新、陈海龙
对象:高2021级17班、20班学生
内容及意义:
语文课《我们今天如何读<论语>》。课堂上,付泽新老师带领学生重回风云诡谲的春秋岁月,借助史料梳理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从青年到老年的壮阔人生,感悟到孔子的平易近人与坚韧伟大的生命历程。课堂紧扣新课标学科素养要求,教授学生如何用“整本书”的思维视角解读《论语》,同时启发学生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为今用,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和创新。课堂讨论氛围认真活跃,师生在思辨与交流中共同感受传统文化之大美。
班会课《庆祝母校华诞、传承八中精神》会。本堂班会从前期准备、课堂推进、课后反馈三个环节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掘教育素材,创设教育契机,有效达成了“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德育课程教学目标。整堂课包括忆校史、知校情、启未来三个环节。通过观看八中建校历史、介绍八中校容校貌、朗诵致敬母校的原创诗篇、书写《致自己未来的一封信》等内容,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母校,增强身为八中人的自豪感。正如班主任陈海龙老师在总结中所说:“今天的主题班会是我们梦想起航的一个新起点,传承八中精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坚定地‘走正路,走上坡路,走不一样的路,走属于自己的路’,奋起直追,共同编织属于自己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辉煌与未来!”
l 教师专业发展论坛
主题:专业化--教师的职业之路
主讲:傅晓健、杨振海、罗彪(八中优秀教师)
对象:八中近三年青年教师
内容及意义:
傅晓健:《做学习型教师——青年教师成长之路》
杨振海:《增益其所不能——青年班主任的职业成长之路》
罗彪:《且行且努力——青年教师的自我提升之路》
三位老师分别从学科专业化的发展经历、班主任成长经历、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给我校的青年教师们带来一场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从他们的分享与交流中,青年教师们深刻地体悟到了,孩子们最需要的教师是能够“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用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教师,只有踏实工作、用心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快速成长,才能在同行者中脱颖而出,才能受到学生们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