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活”起来的政治课堂——我校探索“政治课堂+”模式
2019年04月18日 发布人:政治教研组 撰稿人:罗娜、周薇、吴艾玲

你还认为政治课枯燥乏味吗?你还觉得课堂教学仅限于教材和教室吗?重庆八中的课堂足以颠覆你对政治课的固有看法。

这不,我校高2021级37班的政治课堂,在陈海龙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实践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套政治课堂教学探索。他们师生共同协作,紧跟社会热点,不断尝试新的教学实践,被同学们冠以时髦的名称——“政治课堂+”。“政治课堂+”主要包括两大板块: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奇妙的政治课堂,一睹风采吧!

 日常教学中的“政治课堂+”

为引导我校学子成为有世界眼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自我个性的学习主体,政治课定期开展每周两次的时事评述“微课堂”,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自主陈述并评论时事,分享自己的看法。先对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再进行知识扩充,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这种自助讲评的方式,参与讨论,体味政治。

本学期以来,已经进行的时政评述主题有“聚焦‘两会’”“委内瑞拉经济危机”“金特会”“一带一路”“中法关系”“以色列领土争端”“英国脱欧”等。同学听着评述讲解既惊讶又若有所思,甚至笑点连连。

“一份执着,三分才气,七分努力,十分满意。”经过两个多月的锻炼,同学们的表现已经相当成熟,很有范儿!

1.png2.png3.png4.png

走出教室的“政治课堂+”

陈老师的政治课堂,除了开展日常的时政评述活动,还十分注重如何让学生接触社会、走进生活。

2019年4月14日,清晨,阴雨。37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今天的实践活动——进社区。

几经辗转,37班成功抵达目的地——大渡口区八桥镇万有社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大家,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社区的情况,还带领同学们进入活动中心亲身体验社区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最后,社区支部书记又以万有社区为例,为同学们讲解了基层群众自治。

听完讲解后,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举手提问。有同学疑惑社区活动开展平时都是哪些人参与;有同学好奇如何提高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更有同学关心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是谁来发、有多少……通过互动交流,同学们对教材上讲的《民主管理》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通过课内、课外两种方式,“政治课堂+”实现了让课堂活起来的目的。对于这种新的课堂尝试,老师、同学和实习老师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5.png7.png

让人心动的“政治课堂+”

陈海龙老师:政治课堂+”是为了调动同学们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方式创新要做到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优越性,但也要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敢于尝试,教学实践就是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高考改革、新课标颁布,都在倒逼我们的一线教学要做改变。我就是想抛砖引玉、投石问路,唤醒同学们的学习好奇心。

实习老师罗娜:陈老师的政治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参与意识,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眼界,将新课标的要求贯彻到政治教学中。作为一名实习老师,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37班副班长未一鸿同学:课前几分钟的时政评论,不仅激发了我们了解时政的兴趣,还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大家大局观的形成。

政治科代表潘庆芸同学:时政评述让我对一些一知半解的名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金特会”“以色列领土争端”等。希望我们的时政评述活动能一直进行下去,越做越好!

黄昊东同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不应局限于课本,老师的教授亦无需停留于纸上的文字。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书本,还应具有生活视角、国际视野。

黄中怡同学:周末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我们真实了解基层民主管理,切身感受生活,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强生活的体验。

因为“政治课堂+”模式,他们的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在课堂上参与更多,获得更多。在这充满生机的日子里,让我们期待“政治课堂+”带给同学们更多的成长和体验吧!

8.png9.png


上一篇:我校渝北校区第十七届体育节暨六十五届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