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校直播课的开播,八中老师与云校远端的各位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为进一步加深教学研究与探讨,3月30日,我们组织了一场由重庆八中高一生物组全体教师以及来自不同学校的三十几位教师的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在“双新”背景下,探索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发展。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肖婷老师分享了对于必修二第一章内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课堂设计,简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思路以及重点和难点内容;随后由程远老师发表了对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节内容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程老师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最后由徐鹏飞老师分析了《伴性遗传》章节的重难点内容,以及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伴性遗传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疑问,将知识落实到具体情境中,在情景中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肖婷老师为大家分析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设计思路。在人工杂交的实验中,补充两性花与单性花的知识点,以“用玉米等单性花来人工杂交应该怎么操作”等问题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工杂交步骤的理解,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去雄等操作。充分理解假说-演绎法,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步骤认识到孟德尔杂交实验的 整个过程。在学习测交时,选什么对象?为什么选杂合子?在拓展应用中,补充花粉鉴定、完全显性、不完全显现、配子致死、合子致死等内容,让学生理解更为全面透彻。
程远老师发表了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节内容的一些理解和想法。首先由有丝分裂引入减数分裂内容,学生在学习了有丝分裂后,知道分裂后的子细胞和母细胞保持相同的遗传物质,如果假设精子和卵细胞跟体细胞遗传物质相同,那么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则会加倍。 从而引入生物在 产生生殖细胞时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以教具让学生将混乱的染色体平均分到两边,让学生理解应该先将相同的染色体配对、再平均分到两边,从而对联会过程以及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联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均分配。
徐鹏飞老师对《伴性遗传》进行了重难点分析。本节内容重点分为三个部分: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补充ZW型性别决定方式,将伴性遗传结合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比如当母亲患有红绿色盲、父亲正常时,应该选择生女儿,则孩子正常;在特定情况下通过芦花鸡羽毛纹路判断出雌雄。结合生活中的各种实例,让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情景化,更有利于突破本节内容的重难点知识。
随后,各位老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来自忠州中学的朱老师提出,我们要重视实验过程,以过程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实验操作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例,让抽象知识具体化、情景化,让学生把书面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田家炳中学的梁老师指出,在进行实验讲解时,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原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讲解两性花的生理构造时,以百合为材料,实际操作杂交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多位老师都纷纷发表自己在教学上的看法,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个教研活动积极热烈。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八中教师与云校远端教师的沟通,有效探索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适于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类似的教研交流能成为常态,以教研促教学,在各云校教师的交流与研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