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下午,重庆八中政治组齐聚宏帆校区,开启2024-2025学年度名师论坛暨精品课展示活动。活动由初中政治教研组长尹晓晴主持,重庆八中校长卿知人、副校长曾奇,重庆八中教育集团校长助理、黄炎培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魏莉到场观摩并参与指导。此外,重庆八中全体政治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首先,重庆八中宏帆中学校的高瑜老师带来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课《携手万千乡村,共赴盛世之约》。本课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题展开,在案例选取上做到“小切口大主题”,教学方法上实现“虚实结合”,价值引领上力求“知行合一”,充分展现了热点复习课的时代性与思想性。
课程起始,高瑜老师创新采用“旅游导览式”开场,通过对比20年前和现在浙江农村的景象,自然地引出“千万工程”的政策背景。随后引入重庆本土的云阳红橙案例,通过设置“如何让红橙成为云阳发展的‘聚宝盆’”这一核心问题,衍生出一系列探究任务:从“古代贡品平民化”看人民生活的改善,从电商销售剖析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红橙产业升级方案设计”(榨汁加工、文创礼盒、采摘文旅)实现三产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有机融入劳动体验、美育实践、康养知识等内容,引导学生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课堂上还设置了合作探究环节。高瑜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大产业发展的瓶颈,聚焦人才流失、技术短板等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智慧农业+特色文旅”等创新方案。同时,特别融入政策解读维度,结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深化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
课程尾声,高瑜老师鼓励学生畅想2035年农业现代化实现后的美丽乡村图景,实现“认知-情感-行动”三维提升。在畅想环节融入AI等科技元素描绘乡村图景,引导学生生发对国家建设成就的自豪,实现素养与价值观引领。同时,引入农村移风易俗内容,借助重庆某村事例让学生思考乡村如何治理,并留下乡村振兴未来问题的悬念,抛出“你心中的村规民约”开放式任务,驱动学生持续思索,实现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参与的跨越。
在专家引领环节,重庆八中卿知人校长对高瑜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首先,卿校长用“四个性”对本节课作出了高度评价。一是课堂具有时政性。课程紧密结合时事,展现出政治老师应有的敏锐性,能立足重庆实际,思考乡村振兴的行动。二是课堂具有理论性。课程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三权分置等理论出发,串联起市场经济调节、政府作用、国家投资以及三产融合发展等内容,体现理论系统性。三是课堂具有问题导向性。以三大产业如何发展、十年后美丽乡村畅想等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追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样态,体现五大发展理念融合。四是课堂具有以学定教性。课程关注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引导教学,师生配合度高。接着,卿校长强调中考考查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运用、学科素养体现和核心价值追求,老师应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追求有机结合,避免孤立学习知识。对此,卿校长提出“六步教学法”——激趣、设疑、启思、辩理、践行、悟道,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最后,卿校长鼓励老师们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拥抱新科技,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适应教育新常态。
在教师评课环节,渝北校区黄亚老师结合“四个统一”对高瑜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度点评。一是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高瑜老师从云阳红橙引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云阳红橙应该如何发展,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等问题。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课程理论知识总结有高度,以云阳产业发展为例,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思考,逐步上升到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灌输性与启发性统一。教学中教师不断追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同时向学生灌输乡村振兴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四是课堂和课外相统一。课程不仅在课堂上围绕乡村振兴的内容展开,还通过课外拓展和课后任务,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树人校区初三年级备课组长黄义玲老师从专业角度对高瑜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度点评。黄义玲老师首先高度赞扬了这堂课,认为高瑜老师这堂课对初三教学和中考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接着黄义玲老师指出本课的课程亮点,一是教学目标明确,聚焦核心考点。高瑜老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农业强国规划和中央一号文件为热点,时效性强。教学环节清晰,通过有效设问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是全产业链振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分析三大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时贯穿多个中考考点,落实课标学段目标,培养学生五大素养。此外,还应用新技术畅想2035年美丽乡村图景,体现AI+教育融合理念。二是课程具有结构化思维。高瑜老师通过情景创设、任务设计和学科内容结构化,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构建,情景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再回到宏观,知识分析跨课、跨单元、跨年级、跨板块,将中考导向落实到位。
在专题讲座环节,高瑜老师为我们带来主题为《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的讲座。在讲座中,高瑜老师围绕初中教学经验与中考备考策略展开深入探讨,强调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性,并从研读课标、研究中考试题等维度进行系统阐述。高瑜老师首先强调要深入研读课标,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效果达成。她建议每堂课都需明确教学目标,思考学生能力增长点,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与评价的一致性。讲座中特别以贺儒桢老师的思政课为例,展示如何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大单元整合设计,该课例不仅为初三考试命题提供了灵感,更体现了初高中衔接融合的教学智慧。在研究中考试题方面,高老师重点分析了如何把握命题方向。她强调要在教学与命题中充分体现教育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战略性,通过真实情境和学科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考查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对重庆近年中考试题的深入剖析,高老师指出命题已从单纯考知识转向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并以2023年和2024年典型试题为例,详细解读了命题趋势的变化特点。最后,高老师为中考备考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复习阶段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通过日常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中考要求。
最后,初中政治教研组长尹晓晴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尹晓晴老师首先对高瑜老师的授课表达了诚挚的感谢,高瑜老师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心的教学设计,为我们呈现了一堂高品质的课堂,也为初三的教学和备考工作指明了更高阶的方向。同时也对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每一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带着本次研讨的收获,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奋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本次教研活动中,全校政治教师深入交流、共同学习,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以此为契机,未来政治组全体教师将锐意进取、知行合一,将课程改革新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新动能,切实肩负起培根铸魂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