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重庆八中心理健康工作实验基地工作讨论会暨重庆八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上学期心理教研活动在渝北校区顺利开展,重庆八中副校长付英、心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讨论会,本次教研活动由心理教研组组长王强老师主持。
在正式讨论开始前,渝北校区陈鹏丞老师呈现了一节以“适应新环境”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陈老师以“是否在人际交往、学业等方面遇到适应问题”为切入点,自然引出课程主题。随后,她引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适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表现,并借助目标具体化的相关心理学实验,引导学生设计个人愿景板,建立起对初中生活的积极期待。观摩结束后,心理教研组老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展开了深入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陈鹏丞老师表示这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专业性、趣味性、自主性三方面展开。姚文屿老师和叶雅斓老师充分肯定了陈老师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对采用鼓掌表示“我也存在这样的苦恼”的课堂互动形式表示了充分认可,同时也提出,课堂还应更多关注适应困难学生的需求。最后,王强老师在总结中强调,备课需注重逻辑性与系统性,议题的选择也需实现师生“双向奔赴”——既要明确教师必须讲授的内容,也要回应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同时他指出,课堂设计应直指真实问题,紧扣学情,精心构思每一环节,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取向。
随后,心理教研组长王强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基地建设的通知》与《关于推进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实验基地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并就心理健康工作实验基地的相关安排进行了说明。他强调,要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深化“五育润心”实践,鼓励在心理课程中融入美术、音乐等多元形式。此外,王老师还简要汇报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计划,并就接下来的赛课与集体备课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讨论会上,付英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要持续推进基地校和中心建设,优化每一节心理课与每次心理辅导,为班主任提供专业引领,及时回应学生需求。她鼓励心理教师成为“专业上的科学家、沟通上的艺术家”,以开放包容的课堂让学生敢于表达,并不断自我提升、主动成长。她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心理教研组的作用尤为关键,希望大家主动参与教研、大胆提出困惑、善用学校资源,积极寻求专家督导,学校将全力提供经费保障。最后,副校长勉励大家以“荣耀与责任”的担当,最大限度发挥心理教研组的作用,尽力帮助更多学生和家庭。
会议最后,老师们围绕“幸福情绪”“志趣价值”和“人格建设”三类课程的建设展开了充分讨论,以期从心理学科视角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贡献力量。大家认为,“幸福情绪”课程应关注学生渴望独立又情绪波动的心理特点,通过互动游戏、情景模拟、音乐疗愈等体验活动,营造开放支持的氛围,提升情绪感知与调节能力。“志趣价值”课程需紧密结合学业与生涯发展,从学习情绪源头切入,借助认知心理学、成长型思维及学科融合策略,改善学生元认知、增强学习动力。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可通过学术团辅、职业体验、选科探索等方式,为其长远发展注入内在动力。“人格建设”课程则应渗透于项目式学习、创造性任务及日常教学中,强调在实践与试错中培养抗挫折能力、责任感、批判思维与勇气。
通过本次内容充实、研讨深入的心理健康工作讨论会,教研组全体教师收获丰厚。在学校领导引领下,全体教师将切实把会议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助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